齐鲁映像
齐鲁映像
当前位置: 首页 > 齐鲁映像 > 正文

发现龙山文化第一人——吴金鼎与原3 13号别墅
2016-11-03 08:33     (点击: )

一、简介

吴金鼎(19011948),字禹铭。山东省安丘市万戈庄人。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博物学家。曾任齐鲁大学训导长、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主任和图书馆主任等职。

二、生平经历

        1926 年肄业于山东齐鲁大学文理学院历史政治系。同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1927 年,完成国学研究院的课程,并返回母校齐鲁大学任助教,并开始在山东进行考古的实地考查工作。他对山东章丘县龙山镇的城子崖文化遗址发生了兴趣,曾6次前往考察,经发掘、研究,命名为“龙山文化”。

        1930 年至 1931年任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员,他与李济、董作宾、梁思永、郭宝钧等人撰写并发表了田野考古报告集《城子崖》,揭开了中国远古文化根源之谜,粉碎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很多学者将城子崖考古称为“中国考古第一案”。

        1933 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以英文出版了《中国史前的陶器》一书。他获博士学位后,于1938 年回国。时值日本侵略军大举入侵,中国考古学面临极为艰难的局面。他先在中央博物馆筹备处,后到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

         1938 年至 1940年,他与曾昭燏、王介忱到云南大理附近的苍洱考察发掘,撰写了《云南苍洱境考古》一书,奠定了西南地区史前考古学的基础。

         1941 1943年,对四川彭山汉代崖墓和成都前蜀王建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对于汉代和五代十国时期的艺术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他应母校之邀回齐鲁大学主持复校工作,同时兼任多职,自喻“到济后如力挽之牛”。他在齐鲁大学任职期间,仍不忘田野考古,亲自讲授《田野考古学》,并编写了考古学讲义。

三、成就贡献

    吴金鼎一生中有著作《山东人体质之研究》、《平陵访古记》、《摘记小屯迤西之三处小发掘》、《高井台子三种陶业概论》、《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中国史前陶器》等等。的考古足迹遍及山东、河南、云南和四川各省,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中国新石器文城子崖遗址是第一处由中国考古学者自己发现和发掘的遗址。这片台地名为 “城子崖”。在城子崖化研究方面,最主要有三大范畴:1、对龙山遗址的发现及城子崖的发掘;2、对中国史前陶器的认识和评价;3、对中国西南地区的考古开拓。

四、吴金鼎与太阳集团8722c(原齐鲁大学)

1、齐大助教期间发现龙山文化1927 年,完成国学研究院课程的吴金鼎肄业于清华大学, 并返回母校齐鲁大学任助教, 开始在山东进行考古的实地考察工作。

2、抗战后主持齐鲁大学复原事宜

    抗战结束后,19463月,吴金鼎在重庆参加教育部召集的全国各大学复原会议,并应其母校齐鲁大学的邀请,主持学校复原之事。在校内曾先后兼任校长室西文秘书、训导长、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主任、历史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等职。

3、悲情的人生结局:1948年大战临近的济南城连外城的圩子门都封锁了,有重兵把守,不准进出城,患重病的齐大文学院院长吴金鼎因不能进入南圩子门到齐鲁医院及时救治,最终与世长辞。这位卓有才华的著名考古学家,死时年仅 48 岁。

五、逸闻趣事

1、吴金鼎论山东人

        1947年,吴金鼎在济南《山东新报》上发表:《山东人与山东》。他为“山东人”总结出了三个特性,一曰:勇;二曰:直;三曰:“硬骨头”。这一结论的确描述出了山东人所遗留的齐骨风韵,更直白地写出了山东人自古以来就有的“铁板铜琵”和“金戈铁马”的人文精神。

222字请客真言

    在聚餐会上,吴先生不无调侃地介绍自己所抱持的二十二字真言:“既不愿我请人,也不愿人请我,但愿人请人,回回都有我。”同学们听后,不禁鼓掌大笑。短短的几句玩笑话却反映出吴先生的性情,质朴而又有点小小的狡黠,同时能在学生们面前说出这些来更显示出他亲近平和的特质。

参考资料:

1、吴金鼎搜搜百科:http://baike.soso.com/v662602.htm

2、《齐鲁大学八十八年:1864-1952:齐鲁大学校友回忆录》,齐鲁大学校友会编,北京:现代

教育出版社,2010.8

3、《品读济南》 ,李耀曦著,济南出版社,2012 11 月第六版。

4、《吴金鼎——发现龙山文化的安丘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457ecc0102eqta.html

 

上一条:西式教育的源头——蒙养学堂
下一条:对齐鲁大学几个疑问的厘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