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人物
齐鲁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齐鲁人物 > 正文

护理与康复学院院长王克芳教授:乐教爱生甘奉献 凝心聚力育英才
2024-04-08 18:12 杨佳 张宗一    (点击: )

王克芳,太阳集团8722c护理与康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当选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太阳集团8722c优秀教师、太阳集团8722c卓越教学奖、山东省教育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作为主编、副主编,正式出版《健康教育》《护理学基础》《护理研究》等数本教材。兼任教育部护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本科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护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政协委员等职务。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23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名单,太阳集团8722c护理与康复学院王克芳教授入选。本报记者采访了王克芳,近距离听她讲述躬耕教坛、春风化雨的故事。

结缘“高级护理”,服务老年群体

王克芳与护理学的缘分要从高考填报志愿时说起,彼时,护理学被称作“高级护理”,是一门刚刚起步的本科专业,在北京医科大学该专业只招收2名山东生源的情况下,王克芳幸运地与护理专业结识,并在学习期间初步认识到了老年群体的护理需求。

后来,王克芳曾多次去往海外访学。她谈道:“在瑞典,到处都是老年人,行动不便者或拄着拐杖、或手推助步车。”正是这些经历,让王克芳深切意识到老年健康护理是一项巨大的社会需求。她坚定不移地选择了老年健康和慢病护理方向,并不断思考如何用自身专业所长为健康老龄化办点实事。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其中包括,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多年来,王克芳始终坚持从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带领团队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她指出,目前老年人可及的健康信息供给存在不足,尽管互联网的发展拓宽了知识获取的途径,但就医学领域,尤其是老年健康护理知识供给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错误语料太多、广告推销过度等。

所以,王克芳团队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面向全媒体的老年健康大数据知识库和老年健康自主管理方法研究”致力于解决该问题,通过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信息化知识库,分门别类地收入各类疾病及健康护理信息,借助平台检索让老年群体、基层医务工作者甚至广大群众实现资源共享,进行健康自主管理。王克芳介绍,该知识库权威且通俗易懂,它涵盖了文字、录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适合老年群体展开自主管理。“人的健康需要自主管理,得了慢病尤其如此,只依赖医生很难把慢性病调养好,回到家中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王克芳如是说。

很多疾病都是因为认知不足、护理不当而延误了病情,老年慢病治疗方面尤其如此。王克芳以临床实例谈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常见的慢性疾病,症状以咳嗽、咳痰、气喘为主,患病率高、诊断率很低。据了解,目前我国慢阻肺患病人数高达1亿,然而公众甚至医务工作者对其认知较低。通过建立成熟完善的知识库,可以准确有效地向患者提供此类疾病的权威信息。不仅如此,由于自主管理对该病的预后非常重要,王克芳团队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在药物干预之外,从生活方式的调整方面研发适合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康复技术,开发出一整套坐着就可以进行的抗阻运动,既适应了老年群体的身体状况,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

目前,“面向全媒体的老年健康大数据知识库和老年健康自主管理方法研究”已经顺利结题。但王克芳表示,结题并不意味着结束,恰恰相反,作为一项面向全社会应用的实践项目,它才刚刚开始。她谈道:“我们正在积极推动该项目实现落地转化,比如借助企业或社会各界的力量,将知识库与医院、社区信息系统相连接,以便更快更准确地为患者服务。”

变身“院长妈妈”,培育四方桃李

护理学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学科,20世纪80年代开始恢复本科教育,2011年才成为一级学科。作为国内护理学教育的先行者,王克芳从教30余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在教书育人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先后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山东省教育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奖励和荣誉。她指出,教师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以正面形象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其次,教师要锻炼学生形成“一技之长”,助推学生在某一领域中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克芳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们自主地去关注社会问题、关照自身兴趣,积极探索有意义的课题。“研究生未来大多会成为科研工作者或临床护理专家,做什么都要有自己的方向,并在这个方向上坚持下去。”她以自身科研经验告诉学生要锚定“一只羊”,而不能泛泛地去追“一群羊”,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否则,结果一定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具体要追哪一只羊?”又会成为许多学生的困惑。对此,王克芳谈到,研究生应该具备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只是会执行任务的“打工人”。她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走近临床第一线去发现社会问题;常用反向推理法来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口: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王克芳认为,播种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是一旦破土成芽,学生就会茁壮成长。

在生活中,王克芳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作“王妈妈”。“每次听到这个称呼,我都特别高兴,这说明学生们跟我很亲近、愿意对我敞开心扉。”王克芳如是说。不仅如此,在研究生科研压力大的时候,王克芳总能带领学生们组织一些小活动,一起感受生活的美好。“能看出来,学生们出去游玩的时候还是很高兴的,大家适时地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比坐在教室里、盯一天电脑的收获要大得多。”王克芳说。

王克芳时刻牵挂着学院的每一位学生,学生们也特别喜欢找“王妈妈”聊天,就在记者临走前,办公室又来了两位学生向王克芳请教问题。夕阳余晖下,办公室再次响起欢声笑语。

多学科交叉融合,全方位创新引领

王克芳自2016年担任院长以来,积极推动学院建设,利用各种资源为师生打造良好的科研学习环境。王克芳介绍到,护理与康复学院着力培养面向全人类的健康需求,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性思维,具备护理学、康复学和管理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引领学科发展的高端战略性人才,即“护理科学家”和“临床护理专家”。

学院借助学校多学科优势,探索“护理+”多学科交叉创新举措,即在本科教育中探索实行“护理+工商管理”双学位培养方案。当被问及为何在众多学科中选择了这两个专业时,王克芳谈道:“医生和护士的角色是不一样的,护士职业除去人们一般认知中的遵医嘱打针发药之外,更具有专业自主性。”王克芳指出,护士是接触病人最多的医务人员,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管理协调能力,比如患者得了癌症,是否告知患者、如何告知、告知后如何照顾患者身心健康等问题都需要护士考虑。王克芳还以国际化的视野谈及,在全球许多高水平医院中,护士是医院的主体,医生则多点执业。“一个医院的质量如何,护理团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几年,学院积极建设师资队伍,形成了体系完善、专业配套的专业化师资,为培养高水平人才保驾护航。“教师年轻有活力,与学生们也更聊得来,可以在学业、生活等多个方面给予学生指导。”王克芳介绍,近几年学院新引进的教师很多,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化,45岁以下的教师占比超过60%;教师学缘结构多元化,海外经验充足;临床师资队伍日益壮大,充分高效地支持学生们全方位的临床实践环节,促进临床需求与学术科研相对接。除此之外,学院十分关心年轻老师的成长,定期举办“青咖”聚会,给年轻老师们提供生活、学术、教学交流平台,同时广邀其他学院青年学者参与进来,促进思想碰撞与交流。在学院全方位的支持下,年轻老师们成果突出,先后获得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等。

王克芳积极推动学院课程建设,以课程为核心展开教师培养、教材编写、实践基地建设三方面的工作。目前,护理与康复学院拥有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和多门省级课程,王克芳2015年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建设的第一门护理学专业慕课课程,吸引了无数“云端”学生,被评为第一批国家一流线上课程。此外,在海外游学、创新创业教育、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王克芳也最大可能地为学生们争取学院层面的支持。王克芳表示,学院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希望在将来60%的本科生能够有长期或短期的一次海外经历,走出去、看一看。“越出国,会发现自己越爱国。”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学院在国家级、省级、校级3个层级之外设立院级资助,让想参加但拿不到校级及以上资助的学生也有机会参与进来。“我希望所有的本科生都能够有创新创业经历,在书本之外自主探索,从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王克芳说:“除去六层办公区没有花大力气整理,护理楼从地下一层到地上五层近两年都整修了一番,尤其是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以保障临床实践教学的充分展开,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以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施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以温暖便捷的行政服务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度,护理楼的每一处细节都生动地展现着学院“博学修身,大爱济人”的院训。

“‘教育家精神’是我努力的方向,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王克芳如是说。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只有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育人智慧、有躬耕态度、有仁爱之心、有弘道追求,才能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与学生建立起心与心的联系,才能真正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

已是首条
下一条:校友郭学平:透明质酸研究,一生做好一件事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