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集团8722c
当前位置: 首页 >> 杏林风范 >> 正文
从医五十载 耕耘仍不休
2013-07-15 12:39 高雄 王厚江  第二医院   (点击量:)

五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他却把有限的时间利用到极致,为无数的病人解除病痛!

五十年,人生之路很漫长,他却把生命中宝贵的五十年全奉献给了热爱的医学事业!

远道而来的患者感激他!受教于他的学生佩服他!并肩工作的同事尊重他!

虽年逾古稀依然奋战在医院一线,为医院、科室发展殚精竭虑,为病人的健康无私付出。他就是山东省著名骨外科专家——王集锷!

王集锷,1938年7月生于青岛市,1964年7月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中国共产党党员。原太阳集团8722c第二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山东省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老龄委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从事骨外科医疗教学5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颈椎病、股骨头缺血坏死、骨肿瘤、复杂骨折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并擅长手外科、显微外科修复、软组织骨缺损、血管神经损伤修复等手术,发表论文多篇,主编参编专著数部,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医者 大爱无疆

无须相识

也从未谋面

当灾难来临当生命垂危

当危险逼近当心灵无助

你们在我身边

走进我的心里

微笑驱散恐惧

携手战胜伤痛

危难中给我温暖阳光

兄弟手足

姐妹情深

我们是一家人

骨肉同心

血脉相连

……

方言不同

故乡远隔千里

当思念故乡当悲痛袭来

当伤病折磨当苦痛难忍

是你牵着我的手

是你伴我安然入眠

勇敢驱散了黑暗

信心带给我希望

生死中你给我力量无限

兄弟手足

姐妹情深

我们是一家人

骨肉同心

血脉相连

这首肺腑之作颂扬的正是骨外科王集锷教授。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那一刻举国震动万众齐哀。伤亡的同胞不计其数,举国之殇同样令王集锷教授心碎!

来自都江堰的美女医生杨丹是地震中的受伤者,新婚的她在为患者治疗时遭遇地震,脊柱、骨盆、肋骨等处竟有十六处大骨折。初来山东时,伤痛和对回忆的恐惧经常让泪水打湿她美丽的眼睛。经过骨外科和胸外科医生齐心协力地治疗,她奇迹般地迅速康复了。当她穿上王集锷教授为她精心挑选的新衣新鞋时,杨丹一如受伤前一样的美丽快乐!在医院的安排下,临别前她来到婚纱店重拍了婚纱照,杨丹说这象征着生活重新开始了!临别之际,杨丹作了这首小诗赠与王集锷教授,来纪念这段永生难忘的日子。

在四川唱歌的安徽姑娘李应霞是全家的顶梁柱,有一副好嗓子,还会弹一手动听的吉他。她在废墟中被掩埋了三十多个小时,在绝望之际被武警山东消防总队的官兵成功救出。但是由于受压时间太长,她的双腿都被截肢了,还有面部、右臂等多处骨折;受伤以后她以为再也不能弹起心爱的吉他了!她的情绪异常低落,也许谁也无法体会她心里的绝望!王集锷教授每天为其耐心地换药治疗,不断鼓励她勇敢地面对生活!两个月之后,她治愈出院前为王集锷教授亲手弹唱了一首歌:《爱的奉献》!

当来自四川的伤员被送到医院时,王集锷教授带领骨科医师日夜守候伤员,帮助他们战胜伤痛,帮助他们抚平心里的伤痕;听说伤员田鹏姑娘的家园彻底被毁,丈夫遇难,还失去了右臂,王集锷教授立即将当月的一千元奖金塞到了她的手中;田鹏从开始沉默自闭,到王教授陪她一起思念亲人任泪水奔流,她慢慢地解开了心结,露出了最美的笑容。

伤员谭玉书的儿子王福良陪护自己的母亲来山东求医,但是他自己本身就患有支气管扩张症,积劳成疾,他来医院后吐血不止。王集锷教授彻夜守候着他,不顾血迹溅上雪白的隔离衣。经过精心治疗,王福良终于和他母亲一起康复出院了。

“三件法宝”不离身

熟悉王集锷的人都知道,他有三件法宝从不离身:叩诊锤、皮尺和大头针。别小看这三件不起眼的“设备”,正是用它们,王集锷教授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通过叩、量、刺,三件“法宝”被运用得出神入化,王集锷用最简单的办法来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其结果与CT或核磁共振一致,不少患者因此受益,节省了不少检查费。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口,有患者家属拿着CT片来找他:王教授,真是服了你了,检查结果和您判断的一样!

孔子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历经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等历史风云,王集锷眼界尤为开阔,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让他在工作中如鱼得水,技术炉火纯青。

一块老茧铭记艰辛

如果说神枪手手上的老茧是磨砺最好见证的话,外科医生手上的老茧同样如此。如果你仔细看过王集锷教授的手,那一定会对他大拇指、手背关节上的老茧记忆深刻。

这是一双真正的外科大夫的手:手指刚劲有力、手臂沉稳。

都说岁月无痕,但时光却通过另一种方式在他身上留下印记。从医五十年,数不清的手术、难以计数的患者,唯有手指上的老茧,忠实记录了他从医以来不为人知的艰辛。

一个忠实的体育迷

王集锷教授不抽烟,不喝酒。他常这样说,作为外科大夫,一定要自律,烟酒会让一个医生的职业生涯缩短,尤其是喝酒,对外科大夫的影响是致命的。外科大夫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手上的动作精确无误。虽然不抽烟不喝酒,但他却是一个忠实的体育迷。谈起爱好的体育,王教授立刻神采飞扬,全然不像一个75岁高龄的老人。“篮球、足球都很喜欢,原来年轻的时候还常打篮球,后来年龄大了,身体不允许激烈的运动了,但依然热爱运动,有时为了看一场直播的篮球赛,可以半夜里起来看球”,王教授这样对记者说。“现在喜欢垂钓,鱼线收放之间,既能运动,也有时间思考,两不耽误”。

运动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作为骨外科大夫,门诊和手术时需要良好的体力,帮患者抬腿、翻身,一天门诊下来,胳膊都是酸的。有时一台手术要七八个小时,没有一定的体力支撑,根本受不了。往往一台手术下来,人累的都快散架了”,回忆起从医五十年的经历,王集锷教授如此感叹。

有一位家在农村的病人,来城里卖桃时发生车祸,造成颈椎外伤,入院后已完全瘫痪。在病人交不起住院押金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尽早进行脊髓减压,王集锷教授不顾一天的劳累,加班为病人手术,术后多次记录病程,安排主管医生一定要细心观察,尽量使用便宜的药,并亲自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病人康复出院时泪流满面,紧紧握住王集锷教授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山大二院与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合作医院,每个星期都派一名教授去协助工作。那里离济南较远,条件相对差。王集锷教授不顾自己年龄大,不怕路途颠簸,总是带头去指导工作。“上车就睡觉,下车精神抖擞”,王教授如此总结自己精力超群的绝招。

事必亲躬 精益求精

王集锷教授重视医德医风建设,用实际行动诠释医德,为从医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从医五十年来,坚持每天提前上班,交班之前认真巡视病房,做到对科内的病人心中有数;及时安排医生治疗病人,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王集锷教授严格要求苛守医德、医风,并以身作则。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些病人给他送“红包”,请他吃饭,他总是婉言谢绝。“一切为了病人”是他行医的宗旨。

从事临床工作以来,王集锷教授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感,给予病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他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因病施治,合理用药,为病人、为群众提供简洁、快速、优质、高效的服务。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拒吃请、不受礼,力求让病人得到最大化的治疗、最小化的花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优良品质和高尚医德,为广大医护人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勤耕不辍 甘为人梯

除了繁重的临床工作之外,王集锷教授还时刻关注专业的最新进展,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运用新技术开展治疗,发表论文多篇,主编参编专著数部,深受广大医生喜爱。

自1988年被聘为太阳集团8722c兼职教授以来,王集锷教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他经验丰富,医术高明,虽年事已高,却仍然坚持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看书,紧跟医学发展的步伐。

为了让科室年轻人有更好的学习机会,王教授自掏腰包花费数万元建起了一个“小小图书室”。在王教授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这个“小小图书室”:两排简单的书柜里,摆满了诸如《坎贝尔肌科手术学》、《实用骨科学》、《腕关节外科》、《显微足外科学》等大部头书籍。这些书科里的人可以随便看,只有一条:及时归还,以方便其他人看。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科里几个年轻大夫还进来找自己所需要的书。

对此,王集锷教授这样说,作为医生,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很愿意看到年轻人进步,如果有可能,我愿用我的双肩来托举他们,青出于蓝必胜于蓝。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王教授平时都有意识的收集一些资料,对那些专业书籍,则自已花钱买回来,放在书柜里,供科里的人随时翻阅。如今,科室浓郁的学习氛围让王教授深感欣慰。

奉献 只因责任在肩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从事临床工作已经五十余年,在对所从事的事业深感光荣的同时,也感到了责任的重大。王集锷教授说,虽然我现在75岁了,可我还想在学术上有所突破,如果身体允许,争取做到80岁,贡献自己最后一点力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有责任感的医务工作者,应全面考虑学术和科室的发展。因此,王集锷教授在研究学术的同时,也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如今,骨外科已形成专业分工合理、体系明确的医疗团队,随着新的骨外科病房投入使用,在未来五到十年,我们山大二院的骨外科将会在省内首屈一指。”虽已退休,王集锷教授向记者描绘了他的千里之志。

上一条: 王天铎与耳鼻喉科手术
下一条: 共产国际特工山东脱险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太阳集团8722c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号 邮编:250012  联系电话:0531-88363911    传真:0531-88382107     投稿须知 投稿信箱:yxbzgc@sdu.edu.cn

网站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