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集团8722c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赵涵: 热爱为马 创新为翼
为师为医潜心科研,担当奉献逐梦未来
2018-06-15 14:30 董昊骞    (点击量:)

   

  对于新生命的渴望,是人类最美好、最自然的情感之一。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受到不孕不育的困扰。发病率日趋上升,病因也日益复杂,这促使生殖健康专家不断利用新的医学理论和临床进展,拓展对不孕症的研究。太阳集团8722c附属生殖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赵涵,便是众多塑造新希望的白衣圣手中的一个。

2003年开始,赵涵从事女性生殖健康的研究,迄今已经十几年。就在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赵涵赫然位列青年学者之列。这大概是对她初心不改、潜心生殖研究的最好肯定。

 

低调学霸“也是要熬夜加班的”

干练的短发、阳光的笑容,再配上一副框架眼镜,赵涵给人的感觉质朴干练。这些年来,一路翻山越岭攀上医学高峰,她却低调地回应“其实没什么”。


   1998年,赵涵成为一名山东医科大学(现为太阳集团8722c)临床医学生,后被保送至太阳集团8722c生殖医学研究中心(现为太阳集团8722c附属生殖医院)读研,师从我国生殖医学专业巨擘陈子江教授。当时,全校只有几个保送到临床科室的名额,赵涵据有其一。

“其实,我在本科实习期间并没有转过生殖科。”赵涵坦言,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她对生殖医学有着自己的考量——“生殖学科是一个医学综合,既具有内科特征,又涉及到外科手术,另外还要具备最前沿的实验室研究,是临床和科研紧密相结合的一个特色专业,让我很感兴趣。”

赵涵直言刚接触这门学科时“压力山大”。刚读研究生,她的一项课题是研究人类卵子如何在体外发育成熟,“当时胚胎实验室在6楼,培养(废弃的捐赠科研的)卵子需要每4小时观察处理一次,晚上就睡在实验室,定上表按点做实验。”赵涵记忆中的往事如在昨日,“可最沮丧的并不是熬夜,而是积攒这些科研卵子相当不易,很长时间才能遇到一位愿意把多余的卵捐献科研的患者。刚开始作为新手操作不熟练,实验到最后步骤,本来为数不多的几颗卵有时就只剩下两颗能用,这时候跳楼的心都有。”那项看似很简单的硕士入门课题,她却做了近一年才完成,背后是夜以继日的辛苦付出,无以言表的挫败感也曾袭上学霸的心头。

研二时赵涵顺利转博,并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她赴往美国贝勒医院进行卵巢早衰的相关研究,和其他很多留学的中国人一样,没有周末,不分白天黑夜,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她高效地发表了三篇文章。在国际著名的美国人类遗传杂志上,她首次发现并报道了FIGLA基因突变对卵巢早衰的致病作用。博士毕业,赵涵的文章影响因子是太阳集团8722c那年的最高分值。

 

“一直等着,就想找赵大夫看病”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即使学霸也不例外。成功固然难得,更为难得的是不断成功后淡然如初、热爱不减。

在与记者的交流过程中,赵涵提到自己的患者时用的一直是“病友”这个词。也许在她心里,自己患者就像朋友一样,而刚性的医学必须要融入柔和暖心的人文关怀。

患者当朋友,人心换人心;她收获到满满的信赖。

赵涵工作后潜心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她鼓励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加强锻炼,树立信心,很多患者通过控制体重自然妊娠。对一些排卵实在困难的病人,通过简单的促排卵也让很多病友成功做了妈妈。“我第一胎就是赵大夫给我治的,前一段时间赵大夫休产假,我就一直等她上班后才来找她,现在想要二胎。”星期三是赵涵的门诊日,诊室外一位等待的女性告诉记者,“我习惯找自己信得过的医生。赵大夫很亲切,有问必答,非常耐心,我有什么问题都会问她。”

 

为整个家族的不孕女性送去“生机”

作为试管婴儿胚胎实验室主任,赵涵尤其注重患者的卵和胚胎发育。对于多次试管婴儿不成功的疑难病例,有她独到的见解。“很多人的卵成熟度不够,影响了受精和胚胎发育”,很多无法正常受精或者胚胎发育差的患者都集中在她诊室,她对每一位疑难病友都要实施个体化的医嘱,让胚胎实验室单独关注这类患者的胚胎发育,要么改善培养条件,要么受精后的激活等等,针对每个人实施不同的改良措施。前不久,一位济宁的患者送来了感激的鲜花,她曾在其他医院做过三个试管婴儿周期都没有正常胚胎,万念俱灰的时候,从微信病友群里打听到赵涵擅长解决卵和胚胎质量的问题,特意过来就诊。经过赵涵细致的用药,优化胚胎的培养条件,这次成功怀孕。

赵涵还格外强调:“对于这类困难病人,我们要注意甄别,有些基因突变导致的,就不要再盲目促排卵,浪费患者的时间和金钱,必要时候采用供卵”。有位日照的的病友李霞(化名)结婚7年从来没怀过孕,她的姐姐、堂姐妹以及两个姑姑均未曾生育,她和她的姐姐在生殖医院都做过试管婴儿,但是不同于常人的是,她俩每次都取不到卵,医学上叫“空卵泡综合征”。赵涵给他们家系做了基因筛查,首次在世界上报道了这种家族性空卵泡的致病基因,以后全世界的生殖大夫如果碰到这种情况,都可以去筛查这个基因突变;现在,这位患者已经通过供卵生育了两个可爱的男孩,她的姐妹们目前也在生殖医院接受供卵的治疗。

 

勇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设立于2015年的“青年长江学者”,在标准中明确注明:遴选一批在学术上崭露头角、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恪守学术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作为多项世界首创的主要参与者,赵涵“硬件够硬”。除了以上发现了卵巢早衰和空卵泡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外,2011年和2012年,她们团队两次在国际著名的《Nature Genetics》杂志报道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遗传易感位点,并发现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子宫内膜癌的遗传共性,检测这些易感位点可以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同样方法他们发现并首次报道了无精子症HLA遗传易感区域。

此外,她们还首次报道了人受精卵的前原核和第二极体移植的“三亲试管婴儿”(俗称第四代试管婴儿)技术,具有更高的胚胎发育潜能和更低的线粒体突变携带率。20176月和8月,研究成果两次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Cell Research》杂志。

赵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努力做到:“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科普育人,时代担当

创新为“青年长江学者”奠定了学术基础,赵涵更为看重的则是自己的教师身份和社会责任。

由于生殖医学的隐私性、前沿性,这门学科需要更多地去科普。“中国每年 1300 万例人工堕胎流产,数目惊人,这和性知识教育的匮乏关系巨大,更需要专业人士将科学的观念传递给青少年。”赵涵多次到各大高校进行性知识的义务科普教育,让广大青年正确认识性健康,山东女子学院聘健康导师。每次课后,她都收到厚厚的一沓同学们的小纸条,纸条上的写的是平时难以启齿的问题,赵涵每每看到这些问题,心里总是沉甸甸的。

“纸条上写着‘老师,我已经人流两次了,现在每天肚子疼怎么办?’‘老师,我意外怀孕了,广告上的无痛人流可信么?’”她说,“看到这些,真的很心疼!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多做科普,呵护她们的芳华。”

 

“青年长江学者”,一个新的开始

不久前,赵涵赴井冈山接受红色教育。“很感谢这次学习机会。”赵涵坦言,平时过于繁忙,一直都是埋头苦干的状态,借着这次机会,得以静下来回顾总结一路走来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

陷于繁忙而埋头苦干,此言非虚。每周七天,赵涵有一半时间看门诊,平均一天要看诊100多名病友。此外,还要写基金项目、改文章、做课件⋯⋯通常离开单位时已是深夜了。

如此劳累,值得吗?每当病友满脸笑容送来喜糖,每当看到崭新生命沐浴着阳光,每当一次科普带给一批学生改变⋯⋯赵涵觉得职业成就美妙无与伦比。

她一直记得导师陈子江教授说过的一句话:做学问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在赵涵心中,陈子江教授就是大医生的典范。她说,尽管陈教授如此忙碌,但凡能抽出时间她总是亲自看诊,遇到疑难患者也会叫着学生一起分享经验,和陈教授一同出差,路上也会讨论病例,给患者治疗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见贤思齐,“我非常感恩导师的培养,陈教授潜移默化的力量是巨大的”赵涵说,“至少我知道我努力的方向在哪儿。”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她时刻鞭策自己:勇于担当,立德育人,创新未来,不辱使命!对她来说,“青年长江学者”,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达医名片

赵涵,太阳集团8722c附属生殖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试管婴儿胚胎实验室主任。从事生殖医学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十余年,是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山东省自然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目前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青年委员等职。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等十余项课题,在Nat GenetCell ResAm J Hum GenetPNAS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40多篇,首次在国际上报道了遗传性空卵泡综合征的致病基因,率先开展了人类极体移植、前原核移植等四代试管婴儿技术。

擅长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子或胚胎发育异常、卵巢早衰、闭经、习惯性流产、胚胎反复着床失败等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并擅长第三代试管婴儿、第四代试管婴儿技术和遗传疾病的子代风险评估。

 

 

 

上一条:太阳集团8722c举行2018届毕业生党员专题教育大会
下一条:香港中文大学师生代表团访问太阳集团8722c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太阳集团8722c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号 邮编:250012  联系电话:0531-88363911    传真:0531-88382107     投稿须知 投稿信箱:yxbzgc@sdu.edu.cn

网站管理登陆